小孩睡不好可能是缺乏維生素D所致? 補充維生素D「3方法」、時機一次看清!

2025/11/4文/黃正憲醫師授權
字體大小

【緯來新聞網】「搖啊搖,一暝大一寸。」身為父母都希望孩子吃得下、睡得著、長得好,但當孩子晚上睡覺時總是翻來翻去、甚至出現作夢、磨牙等,會讓許多家長開始感到擔憂,甚至尋找各式各樣的解方,台北市聯合醫院陽明院區小兒神經科主治醫師黃正憲指出,影響孩童睡眠品質下降的原因有很多,其中包含維生素D的缺乏,有越來越多研究指出,兒童睡品質不佳,可能跟維生素D缺乏有關。

(圖/醫健新聞提供)
(圖/醫健新聞提供)

關於維生素D與睡眠障礙
維生素D( Vitamin D)是人體必備的營養素,屬於脂溶性維生素,過去一提到維生素D許多人立刻聯想到它與免疫系統、神經發育、骨骼健康、降低發炎反應等密切相關,事實上,維生素D去睡眠品質也有關係,原因在於維生素D參與褪黑激素的反應,同時也可能透過多巴胺(dopamine)來影響睡眠系統,而目前研究發現維生素D濃度不足的小孩,可能會有白天嗜睡、夜晚睡眠時間比較短的狀況,也可能會造成不寧腿症候群、阻塞性呼吸中止症。

維生素D的4大狀態定義
根據血液中25(OH)D的濃度,建議將維生素D狀態分為以下幾種:
•缺乏:<20 ng/mL (<50 nmol/L)
•不足:20–29 ng/mL (50–74 nmol/L)
•充足:≥30 ng/mL (≥75 nmol/L)
•過量:>150 ng/mL

5大類較容易缺乏維生素D的兒童族群
1.長期使用某些藥物(如抗癲癇藥和糖皮質激素):在癲癇兒童中將近有6成是維生素D不足/缺乏,而且某些研究發現癲癇發作程度和維生素D濃度相關。
2.患有阻礙維生素D腸道吸收的慢性疾病(如乳糜瀉或囊性纖維化)
3.缺乏足夠的日照
4.早產兒與嬰兒:台灣兒科醫學會建議純母乳哺育或部分母乳哺育的寶寶,從新生兒開始每天給予400 IU口服維生素D
5.低維生素D飲食攝入量:太挑食的小孩可能要留意
6.超重和肥胖:因為脂肪組織可能阻礙維生素D從脂肪組織中釋放,從而影響其生物利用率

補充維生素D的3大方法:晒太陽、食物、補充品
1.晒太陽:每天至少要30分鐘,但是增加維生素D的效果受到暴晒的皮膚面積大小、接受到的陽光強度、膚色深淺而有個別差異,2020年的韓國研究,讓20位成人夏天一個星期晒三天,每次讓身體表面積的20~30來晒30-60分鐘的陽光,與20位單純每天吃800IU維生素D補充的成人,在一個月後的比較,發現維生素D濃度,在晒太陽組別增加了0.9 ng/mL,但是補充維生素D的組別大大增加了3.5 ng/mL。二者相差了快3倍。

2.食物:維生素D在自然食物中的含量不多,自然含有高量維生素D的食物包括鱈魚肝油、富含脂肪的魚類(例如鮭魚、沙丁魚、金槍魚、鱒魚)、牛肝、起司、蘑菇和蛋黃。

一般而言,由動物取得的維生素D是維生素D3,而從植物中攝取到的維生素D是維生素D2。然而,從飲食中吸收維生素D的效率相對較低,大約只有50的維生素D能被吸收,人體中維生素D的主要來源是通過皮膚中光化學作用下轉化為前維生素D,然後,肝臟和腎臟轉化成活化的維生素D。

3.補充品:現在的家庭大多數以外食為主,許多家長會擔心孩子營養素攝取不足,會給與額外的補充品,許多家長最常有的疑問是「要選D2還是D3好?」答案是「有吃就好,因為不管是哪一種都是需要透過肝腎來轉變成活性維生素D。」

(圖/醫健新聞提供)
(圖/醫健新聞提供)

另外,也會建議在挑選時選擇「單純的維生素D」即可,因為維生素D在骨骼健康、鈣和磷的平衡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而坊間許多保健食品都會加料,尤其是加鈣!但是內分泌系統是很複雜的,太多的鈣反而加速骨齡成長,對於孩子長高反而適得其反。

分享

你可能還想看

追蹤緯來 掌握未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