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57歲藝人沈玉琳近日因身體狀況急轉直下,先是在三軍總醫院加護病房醫治,後轉至台大醫院接受治療。血液及腫瘤專科戴承正醫師則表示,血癌雖屬高風險疾病,但在現代醫療下,透過化療與造血幹細胞移植,仍有機會爭取存活與康復。 戴承正指出,血癌在廣義上泛指所有血液系統的惡性疾病,狹義上則主要分為急性與慢性兩種。急性血癌進展快速,20年前的預後普遍不佳,但隨著醫療科技的進步,整體存活率已較過去大幅提升。沈玉琳血癌轉院台大續命。(圖/翻攝自FB)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分七型 第三型預後最佳
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依顯微鏡與免疫分型可分為七類,其中第三型(急性早幼粒細胞白血病)存活率相對較高。這類型的標準治療結合全反式維甲酸與砒霜(二氧化砷),多年來已證實可有效抑制病情、延長患者生命。
發病原因
戴承正解釋指出,急性骨髓性白血病的成因並非單一因素決定,而是多重條件交互作用的結果。包括不良生活習慣、遺傳基因變異、環境暴露(如輻射、化學毒物)、既有血液疾病演變,以及病毒感染(如人類 T 細胞白血病病毒、HIV)等,都可能增加發病風險,但這些條件並非絕對。
臨床症狀:從血球異常到黃疸
病程初期,患者可能僅感到輕微不適,但三到五天內,骨髓造血功能可能迅速衰退,導致白血球異常增生、紅血球及血小板數量異常,進而引發貧血、瘀青、頻繁感染等問題。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黃疸,這可能代表紅血球遭破壞、肝功能受損,甚至是白血球攻擊紅血球,形成嗜血症候群。
確診依賴血液分析與流式細胞儀
若患者血紅素嚴重下降,又排除了營養不良或內出血等原因,醫師通常會將血液樣本送交流式細胞儀分析。這項檢查可在兩三天內確認診斷,必要時會進行骨髓穿刺以進一步確定病情。
治療方式
對急性骨髓性白血病而言,化學治療仍是核心手段,能讓約五成患者達到緩解。然而,緩解並不等於治癒,因為癌細胞可能突變並產生抗藥性。因此,若患者年齡、身體狀況允許,後續多會考慮進行造血幹細胞(骨髓)移植,以提升治癒率。
低風險患者在現代治療下存活率可達七成;中風險患者若找到合適骨髓配對,移植可顯著改善預後;而高風險患者則需盡快進行移植,才能在有限時間內爭取最大生存機會。
戴承正強調,若能及時治療並選擇正確方案,即使在過去被視為「不治之症」的病況,也仍有存活與康復的希望。
🔺緯來新聞網官方網站👉https://news.videoland.com.tw/
🔺緯來新聞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__news/
🔺緯來新聞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Tiktok👉https://www.tiktok.com/@vl__news
觀眾意見信箱:customer@videoland.com.tw|服務時間:AM9:00-PM18:00|公司地址:11492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80號3樓
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 © COPYRIGHT VIDEOLAND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879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