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眾人都知道,成為醫師需要高度專業,而馬偕醫院婦癌權威王功亮教授認為,除了專業,更需要愛。他的醫者人生,是一段從「家人」開始的照顧旅程。在緯來財經的節目《健康聊一SHOT》當中,王教授首次談及自己成為醫師背後的故事,一個清寒家庭長大的孩子,如何成為守護無數病人的婦癌權威。

(圖/健康聊一SHOT提供)
王功亮的弟弟患有小兒麻痺,母親從小帶著弟弟四處求醫、做復健,那段時間看著母親奔波勞累,他總想著該如何幫忙,他心想:「也許自己當醫生,能讓媽媽少一點辛苦。」家人也很鼓勵他報考醫學系,因為這既能幫人、又能幫忙改善家境,王功亮很早就立志成為一名醫師。
進入醫學院後,王功亮發現自己特別喜歡動手操作與臨床實作,實習過程中,婦產科的氣氛讓他印象深刻——包括迎接新生命的歡笑、家屬的感動,跟多數科別面對疾病的沉重,截然不同。「這一科的氣氛很快樂。」他說,於是決定將外科的興趣與這份溫度結合,選擇成為婦產科醫師。
幾年後,王功亮的阿嬤罹患卵巢癌,讓他開始思考婦產科中的另一個重要領域——婦癌治療。當年阿嬤罹癌,但醫療資源有限,只能以手術與電療應對,看著阿嬤受苦卻無能為力,讓他決心在這一領域鑽研更深。如今,他見證婦癌治療從化療、標靶到免疫療法的長足進步,病人的存活率明顯提升,對此他感到欣慰,認為這正是醫學時代不斷前進的成果。
在馬偕服務超過40年期間,王功亮曾擔任婦產部主任,之後又受命前往台東擔任院長。當時台東的醫療資源不足,重症患者常被迫轉送外縣市,甚至對台東馬偕有著「走著進去、躺著出來」的負面印象。他接任後,要求總院全力支援設備與人力,親自檢視轉診報表、補齊人員缺口。幾年後,外轉率降為零,癌症病人留院治療比例超過九成,成功扭轉醫院形象。王功亮笑說:「以前大家怕去台東馬偕,現在都說躺著進去、能走出來,這句話我聽了最感動。」
談到年輕醫學生的未來,王功亮勉勵後輩:「選科不要只看錢,要有興趣,更要有愛心。當醫生很辛苦,沒有愛心很快就會厭倦。救到病人,那份成就感是無可取代的。」當被問到若人生重來是否仍會當醫生,他堅定地回答:「會啊,我很快樂。再選一次,我還是當醫生,也還是走婦癌。」
想知道更多與健康相關的精彩內容,請鎖定「緯來財經YouTube」《健康聊一SHO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