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談到2026 WBC美國隊已官宣參與的6名球員(以大聯盟官方有報導「參與確定」(commit)的為主),陣容的勝場貢獻值(WAR)強度(6人加總就達到45.6)已堪比2025年大聯盟例行賽的最強球隊之列,筆者想再提供大家更多脈絡,來凸顯明年經典賽美國隊陣容的天花板可能有多高。

2017年WBC經典賽美國奪冠。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把過去5屆經典賽美國隊的球員名單拉出來(美國國家隊官網的經典賽球員名單),並查出他們每個人在參與經典賽前一季的fWA(FanGraphs版本),例如2023年那屆就查球員們2022年的數據,作為在參賽當下該選手價值和強度優劣的簡易評判依據,WAR值有經過球場因素校正,也因為數字都是跟每年替補級標準相比之下的結果,考量到不同年份的時代因素,故可跨時代來作選手價值高低的比較。
以下是歷屆WBC美國隊球員名單的fWAR值統計:
-2006年:106.8(30人)
平均每個球員名單席次的fWAR是3.56
-2009年:95.3(30人)
平均每個球員名單席次的fWAR是3.18
-2013年:75.6(28人)
平均每個球員名單席次的fWAR是2.7
-2017年:75.8(29人)
平均每個球員名單席次的fWAR是2.61
-2023年:96.4(30人)
平均每個球員名單席次的fWAR是3.21
可以看到過去每一屆的美國隊陣容實力都非常堅強,因為今年冠軍道奇隊例行賽fWAR前30高的球員加總數值也不過53.5,代表他們陣中貢獻度前30高的球員平均的fWAR不過1.78,而歷屆就數據來說陣容最差的WBC美國隊——2017年那屆結果卻奪冠,他們29人的總體fWAR就達到75.8,平均一個球員名單的席次價值達到2.61,兩個數字的強度都比今年的道奇高出許多。
然而在這5屆WBC美國隊的樣本中,就能看出還是有陣容強度上的落差,到2026年之前史上最強美國隊,可以說是第一屆(2006年)的那一支30人加總的前一季fWAR超過100,平均每個席次的fWAR達到3.56為史上之最。
該屆的美國fWAR前6高的球員分別是:
Alex Rodriguez(9.1)
Chase Utley(7.2)
Derrek Lee(7)
Dontrelle Willis(6.5)
Roger Clemens(6)
Mark Teixeira(5.9)
他們的數值加總達到41.7,可謂星光熠熠、強度驚人,可是即便是那年最強美國隊的最強6人,他們加總的前一季fWAR也比不上現階段2026美國隊確定參與的這6名選手(45.6):
Aaron Judge(10.1)
Cal Raleigh(9.1)
Bobby Witt Jr.(8.0)
Corbin Carroll(6.5)
Paul Skenes(6.5)
Pete Crow-Armstrong(5.4)
兩者總體差了大約5左右的fWAR,換句話說就數據上來看,本屆美國隊的邀請真的是有了非常好的開始,確實很有機會打造出史上最強美國隊,也讓人不禁好奇等正式名單完整出爐後,2026美國WBC代表隊的總體fWAR會是多少?能不能破百?平均每個席次的fWAR會不會超越3.56寫下史上最高?
而其他4屆美國隊陣中最強6人fWAR加總的結果如下:
2009年40.5
2013年34.8
2017年32.5
2023年39.1
2009年的最強6人分別是:
Brian McCann(8.3)
Chipper Jones(7.1)
David Wright(7.0)
Dustin Pedroia(6.3)
Kevin Youkilis(6.2)
Evan Longoria(5.6)
2013年的最強6人分別是:
Ryan Braun(6.8)
David Wright(6.6)
Ben Zobrist(5.7)
Jonathan Lucroy(5.6)
Giancarlo Stanton(5.1)
Gio Gonzalez(5.0)
2017年的最強6人分別是:
Buster Posey(6.7)
Nolan Arenado(6.0)
Ian Kinsler(5.4)
Christian Yelich(5.3)
Daniel Murphy(4.7)
Paul Goldschmidt(4.4)
2023年的最強6人分別是:
Nolan Arenado(7.2)
Paul Goldschmidt(6.8)
J.T. Realmuto(6.7)
Trea Turner(6.4)
Mookie Betts(6.0)
Mike Trout(6.0)
觀察這些名單最明顯的一個趨勢是最頂尖投手參與度偏低,從2009年起的4屆美國隊各屆前6強一共24人,只有1人是投手(2013年的Gio Gonzalez),而2006年和本屆之所以能創造高價值和話題性就在於當時聯盟裡的最頂強投有投入,2006年是前一季國聯賽揚獎票選第二的Willis和第三的Clemens(當時已逾43歲!),本屆則是已經有今年國聯賽揚獎得主Skenes。
當然頂級投手參與度偏低這點多少可以理解,畢竟能繳出很高的fWAR代表該季投得不只好、局數普遍也多,算是十分辛苦,隔年還要提早在春訓的時間點把強度拉好拉滿,傷病風險也不小,可是如果真的能有賽揚獎票選前5的強投加入,那對團隊士氣的提升和信心值的增加肯定不小。
雖然2006年那屆美國在第二輪就被淘汰最終排名才第八,反映出短期棒球賽變數真的太大,實力高強的陣容也相對容易被下剋上,可是該屆的球員名單排出來,確實是在本屆之前最讓人眼睛為之一亮的美國隊陣容。
而且歷屆下來就只有2006、2009、還有當前這屆,有單季fWAR破8的球員來參與,這筆者認為具有指標性的意義,因為單季fWAR能破8的球員都不只是有MVP或賽揚獎的競爭力而已,更顯示他們是那年貢獻價值最頂的那些鳳毛麟角,如果他們都願意投身國家隊,那國家隊號召力就會大增,其他大部分明星級球員受邀後推辭的可能性都會減少許多。
而當前這屆與2006和2009年不同的是,現在已經有多達3名fWAR至少8球員點頭答應投入,要知道今年大聯盟fWAR破8的球員只有4人,其中1人叫作大谷翔平,他不能代表美國隊出賽,而其他3人——Judge、Raleigh、Witt則是全都選擇披上國家隊戰袍,表示本屆美國已經把他們能邀請到的最精銳、最菁英都邀請來了。
綜合從上述數據角度來看,本屆他們邀請的順利度堪稱史上之最,等明年美國隊陣容完整公佈出來後,筆者會再覆盤一次上面整理的fWAR資訊,來比較一下2026年的美國隊跟歷屆相比,是不是真的史上最強,美國是不是有把奪冠決心轉換成最有效的行動,打造出棒球版的夢幻第一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