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好小子」藝人顏正國10/7驚傳病逝,享年50歲,好友「鋼鐵爸」阮橋本在臉書證實噩耗。顏正國2024年11月確診肺腺癌末期,與病魔對抗近一年仍不敵病情,消息震撼演藝圈,也再度喚起社會對肺癌的關注。根據衛福部公布的2024年死因統計,癌症仍是國人頭號殺手,共有5萬4032人因癌症喪命。其中肺癌已連續21年蟬聯死亡癌症前三名,且無論男女,都是致死率最高的癌症。 肺癌連年奪命 女性患者九成未吸菸 咳嗽逾三個月要警覺 戒菸與空汙防治同樣重要(圖/翻攝自顏正國臉書)
馬偕醫院胸腔外科資深主治醫師詹梅麟在緯來財經《健康聊一SHOT》節目指出,罹患肺癌人數長年居高,而患病原因與肺臟結構、空氣污染及基因變異密切相關。肺臟內有三至五億個肺泡,與外界接觸面積達70至100平方公尺,相當於一座網球場,長期吸入PM2.5、二手菸與工業廢氣,皆可能導致細胞突變。
詹醫師指出,台灣女性肺癌患者中約九成沒有吸菸,東亞女性的基因突變機率遠高於歐美族群,是肺腺癌高發的重要原因。他強調:「肺癌早期幾乎沒有症狀,等到咳嗽、喘、胸痛才就醫,往往已是晚期。」(圖/健康聊一SHOT提供)
詹醫師提醒,若感冒後咳嗽超過兩至三個月仍未改善,或持續出現胸悶、喘、聲音沙啞等症狀,務必就醫檢查,早期發現是降低死亡率的關鍵。他強調,基因雖無法改變,但生活習慣能控制,民眾應戒菸、避二手菸、減少油煙與空汙暴露,保持規律作息與均衡飲食,才能有效預防肺癌。
九成六肺結節為良性 追蹤比恐慌更重要
近年不少民眾在健檢中發現肺結節而焦慮,詹醫師說,依國內研究顯示,96%肺結節為良性,常見為慢性發炎、鈣化或組織增生。建議不要自行判斷或上網亂查資料,應由胸腔外科或胸腔內科醫師依影像特徵、大小與成長速度判斷良惡性,再安排定期追蹤。
肺結節分為毛玻璃樣、部分實性與實性三類,其中毛玻璃樣多為早期癌或慢性變化;若發現結節變大、邊緣模糊或實心比例增加,就要提高警覺,醫師會依個人年齡、家族史與吸菸史,制定個別化追蹤計畫。
LDCT取代X光 高風險族群享公費篩檢
過去醫界曾使用X光與驗痰篩檢,但對降低死亡率幫助有限,低劑量電腦斷層(LDCT)能3D掃描肺部,清楚顯示1公釐的小結節,是目前最有效的篩檢工具,LDCT輻射量約等同台北至紐約往返一次飛行,每年或兩年做一次風險仍可接受。
自2022年7月起,健保針對高風險族群提供公費篩檢,包括:
•有肺癌家族史者(直系或旁系)
•40歲以上女性、45歲以上男性
•菸齡「包年數超過20」者(每日包數×菸齡大於20)
詹梅麟醫師提醒,公費篩檢可每兩年一次,若曾有肺部陰影、結節、長期咳嗽或二手菸暴露者,也應主動諮詢醫師安排自費檢查。
想知道更多關於健康的精彩內容請鎖定「緯來財經YouTube」《健康聊一SHOT》,於每周二、四17:30準時上新片!
🔺緯來新聞網官方網站👉https://news.videoland.com.tw/
🔺緯來新聞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__news/
🔺緯來新聞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Tiktok👉https://www.tiktok.com/@vl__news
觀眾意見信箱:customer@videoland.com.tw|服務時間:AM9:00-PM18:00|公司地址:11492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80號3樓
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 © COPYRIGHT VIDEOLAND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87977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