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緯來新聞網】「你好,我這裡是警察局,請你開個鏡頭要跟你做線上筆錄。」、「小姐妳好,有人拿你的雙證件,在戶政事務所櫃台要辦事喔!」,你有接過這樣的電話嗎?AI技術助長詐騙產業鏈,假檢警、假投資話術不斷翻新,讓許多民眾深陷恐懼與金錢損失。然而,要真正阻斷金流、保護被害人,卻沒有想像中容易。緯來財經《投資聊一SHOT》邀請警政署刑事警察局局長周幼偉與兆豐金控董事長董瑞斌,分享現今打詐過程中,最難解決的三大難題。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銀行系統割裂 個資法成最大障礙
董瑞斌指出,銀行雖曾組成「鷹眼聯盟」合作防詐,有十多家行庫參與,不過部分大型銀行仍選擇自建系統,資訊分散、難以全面整合。同時客戶資料受「個資法」限制,他曾提到一名80歲老人一年內三度受騙,即使在兆豐銀行內被及時攔阻,但受害者可能同時擁有多家銀行帳戶,兆豐銀行並無法共享資料、主動提醒其他銀行保護受害者。這反映出金融體系雖能各自防護,卻難以形成整體防線,是當前打詐的最大痛點之一。董瑞斌也表示,他身為銀行公會理事長,推動創立防範金融委員會,旨在期望整合各家防詐系統優點,並在用戶權益不受影響的情況下,突破現行個資法的限制,圍堵打詐防線漏洞。

國際協作有限 假網站與詐騙APP難追蹤
除了國內銀行因個資法受限,警方在跨境追查詐騙時同樣面臨困境。周幼偉指出,詐團常透過境外註冊的網域與假APP吸引投資,但台灣並非國際刑警組織成員,追查效率受限,只能依靠AIT、FBI或HSI等有限管道。周幼偉進一步說明,目前法律僅能規範有投放廣告的平台業者,對於非廣告型貼文或影音卻難以全面納管,詐團便藉此漏洞,在社群媒體或通訊軟體設下陷阱,誘導民眾加入LINE群組,最後導向投資詐騙。這些訊息傳播快速、證據保存不易,讓警方往往在蒐證過程中錯失時機,讓防堵工作雪上加霜。

虛擬貨幣成新破口 金管會強化管制
周幼偉指出,警方曾查獲「幣想科技」案件,發現許多被害人直接以現金購幣,資金一旦流入虛擬貨幣體系,就很難追蹤來源,成為詐騙集團洗錢的溫床。為此,金管會已要求未來購幣交易必須透過銀行帳戶轉帳,以留下紀錄並降低風險,同時也呼籲國際交易所在台落地設點,方便跨境金流的監管與追查。兆豐金控董事長董瑞斌也再次提醒,合法投資絕不會要求民眾以現金交易,所有投資行為都必須透過個人名義的銀行帳戶完成。他強調,一旦遇到要求現金交付或需先繳手續費才能領回本金的話術,幾乎都是詐騙,民眾應立即撥打165查證。

打擊詐騙不僅是技術戰,更是制度與各單位合作的硬仗,銀行端受制於個資法,警方跨境蒐證困難,加上虛擬貨幣帶來的挑戰,讓詐騙持續橫行。期待實現跨界整合、法律修正與全民參與,建立多層防線,真正守住每一分血汗錢。

想要深入了解更多財經知識請鎖定「緯來財經YouTube」《投資聊一SHOT》,於每周二、四17:30準時上新片。


🔺緯來新聞網官方網站👉https://news.videoland.com.tw/
🔺緯來新聞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__news/
🔺緯來新聞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Tiktok👉https://www.tiktok.com/@vl_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