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摩根大通與 Coinbase 合作開放信用卡購幣,高盛與紐約梅隆銀行則共同推出數位貨幣,與貨幣市場基金代幣化。國際金融巨頭的行動,凸顯「資產代幣化」(RWA)的熱度持續升高。緯來財經《投資聊一SHOT》邀請金融科技協會副理事長温宏駿,他直言可把穩定幣視為「鏈上的 M1」,並強調隨著穩定幣發行量大幅擴張,鏈上資金供給將急速增加,勢必引發新一波金融循環,逐步改寫全球資金版圖。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從 M0、M1 到 M2:穩定幣的新定位
温宏駿指出,貨幣供給可分為三層:M0 是央行發行的基礎貨幣,M1 為活期存款,M2 則包含定存與貨幣市場基金,而穩定幣則相當於將銀行存款搬到鏈上,成為「鏈上 M1」。他進一步比較了鏈下與鏈上的規模差距:
● 鏈下 M1+M2:約 100 兆美元,支撐 900~1000 兆美元的全球資產
● 鏈上規模:僅 2570 億美元穩定幣,加密資產約 3.77 兆美元
他強調,穩定幣與 RWA 之間呈現「相生相依」的關係,當鏈上 M1 增加,市場就需要更多代幣化資產承接,推動鏈下龐大的金融商品逐步上鏈。
RWA 上鏈順序:由標準化到非標準化商品
依據資產的標準化程度,RWA 的上鏈將循序漸進:
1、法幣、國庫券、國債、貨幣市場基金
2、黃金、咖啡等大宗商品
3、股票與股權
4、標準化房地產
5、非標準化產品,如紅酒、卡牌、藝術品
這條發展路徑意味著,未來投資人能在鏈上接觸到更完整的金融資產版圖。
比特幣走勢:百萬美元不是夢?
隨著穩定幣法案通過,鏈上 M1 的規模快速擴張,但目前能夠合法承接這些資金的標的,仍以比特幣為主。温宏駿指出,過去鏈上 M1 從 2020 年不到 50 億美元,成長至今日約 2500 億美元,比特幣價格也隨之大幅上升。他認為,隨著更多資金湧入,比特幣短期內,可能被推升至 50 萬甚至 100 萬美元。至於能否突破百萬美元大關,則取決於美國是否會將比特幣納入國家儲備,若真如此,將可能重演 1944 年,布列敦森林會議以黃金作為儲備的歷史場景。温宏駿強調,這背後有兩大關鍵驅動力:其一是穩定幣發行量增加,帶動鏈上 M1 擴張;其二則是若美國把比特幣當作黃金般推高,藉此強化美國國債與美元信用,那麼比特幣價格自然有機會衝上新高。
股票代幣化難落地,DAT 成華爾街新寵卻恐曇花一現
温宏駿指出,股票代幣化雖然話題火熱,但短期內仍有落地難度,主要原因在於股權本身並非高度標準化金融商品,因常會有同股不同權、拆股、洗錢與過戶限制等問題。Robinhood 曾為行銷商品,將 SpaceX、OpenAI 等未上市股權代幣化放到鏈上送給客戶,但因未獲兩間公司授權而遭抗議,緊急下架,更凸顯未上市股權代幣化潛藏的法律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當今市場熱議的 DAT(Digital Asset Treasury,數位資產金庫),温宏駿解釋,所謂DAT就是持有加密資產為核心資產配置的上市公司。這類公司透過發行股權或債券募資,再將所得資本,大量購買比特幣、以太坊等數位資產,並將其直接納入公司資產負債表,而 MicroStrategy(微策略)創辦人 Michael Saylor及以太坊共同創辦人 Joe Lubin 都曾經透過此策略,讓公司市值翻倍。
同時,温宏駿提醒,以比特幣為例,當比特幣到了鏈下,價格就會變成兩倍,反映出DAT熱潮背後的風險,金融產品在鏈上、鏈下價值存在嚴重脫鉤,這股熱度恐怕保鮮期不長,估計年底前就可能退燒。
想知道更多關於RWA的精彩內容請鎖定「緯來財經YouTube」《投資聊一SHOT》,於每周二、四17:30準時上新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