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體大小:

【緯來新聞網】高鐵推動的「寧靜車廂」規範近日捲入爭議,一名網友在社群平台指出,10日目擊1位帶著2名孩子的媽媽在列車上被高鐵人員舉牌示意,並被建議帶哭鬧中的小寶前往車廂門口安撫,導致媽媽只能將大寶留在座位上獨自等待,引發熱議。

高鐵推出寧靜車廂,圖非當事圖。(圖/高鐵提供)
高鐵推出寧靜車廂,圖非當事圖。(圖/高鐵提供)


該網友感嘆:「這根本是史上最爛的規定,看了令人不適。」他貼出的車票顯示,搭乘班次為10月10日的第153車次,引發許多家長共鳴,不少人擔心此規範對親子族群不夠友善。

對此,高鐵公司回應澄清,10月10日當天的153車次車長表示,巡視期間確實遇見有孩童同行的家長,但並未發現有嬰兒哭鬧到需協助的狀況,也未曾建議旅客到玄關處安撫孩子。執行推車服務的員工也沒有對任何旅客進行相關勸導。

高鐵強調,車安人員在車廂內巡視時,全程依規定舉牌,並非針對特定乘客。公司也再次說明,「寧靜車廂」制度的初衷,並不是針對嬰幼兒,而是希望透過貼紙、小點心等方式轉移小朋友注意力,幫助家長安撫孩子,並非施壓行為。

不過,相關討論仍持續延燒。有媽媽分享自己的親身經歷表示,她帶著4歲和2歲的孩子搭乘高鐵,小寶因想睡覺哭鬧,她便到車廂間安撫,留下大寶在座位看書。結果不久後有員工來找她,說她的4歲孩子在位子上默默流淚。孩子說因為媽媽交代不能亂跑,只能乖乖等,但找不到媽媽、又不敢哭出聲,讓她聽了心疼又自責。

也有部分家長反映,現在搭高鐵壓力倍增,除了得不斷提醒孩子保持安靜外,還自製道歉小牌子:「我們會努力保持安靜,如果有吵到真的很抱歉。」這類舉動也引起不少網友心疼與反思。

針對風波,高鐵統計指出,截至目前為止,推行寧靜車廂以來,總計進行勸導次數超過1萬3千次,平均每班列車不到5件。其中約50為通話行為,其次為觀看影片或聽音樂未戴耳機者,佔比超過20;大聲交談影響乘客情緒的則約佔30,而與兒童有關的僅屬極少數個案。

高鐵公司再次說明,提升車廂安寧並非針對兒童,主要是針對高音量電子設備或談話造成的干擾,對於幼童或因健康因素無法控制音量的乘客,服務人員皆本著同理心提供協助與安撫。

高鐵表示,理解近來親子乘客的聲音,未來將持續檢討並優化前線人員的應對方式,避免誤解擴大,同時強化對家長與孩童的關懷措施。高鐵強調,孩子是社會未來的希望,盼所有旅客發揮體諒與尊重精神,共同營造包容、友善的搭車環境。

高鐵推出寧靜車廂,圖非當事圖。(圖/高鐵提供)
高鐵推出寧靜車廂,圖非當事圖。(圖/高鐵提供)



🔺緯來新聞網官方網站👉https://news.videoland.com.tw/
🔺緯來新聞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__news/
🔺緯來新聞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Tiktok👉https://www.tiktok.com/@vl__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