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在華盛頓舉行的 GTC 大會上,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駁斥外界對人工智慧(AI)產業泡沫化的疑慮,強調AI市場需求真實且持續擴張,客戶願意為強大的AI模型與運算基礎設施付費,市場仍處於「良性循環」階段。緯來財經節目《投資聊一SHOT》邀請騰旭投資投資長程正樺與凱基投顧資深協理劉建志,從資金結構、技術演進與總體趨勢三個層面,解析這套AI資金飛輪的運作邏輯。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程正樺指出,「AI永動機」的運轉關鍵在於雙重循環。一方面是產業內的互投與長約合作,例如OpenAI向Oracle下單建置資料中心,Oracle再向NVIDIA採購高階晶片,而NVIDIA則以入股或回饋方式支持OpenAI;另一方面,雲端業者將伺服器作為資產抵押融資,再擴大採購與建置,形成資金、訂單與算力的正向循環。他形容:「這就像一台AI飛輪,只要投資人願意買單、銀行願意放貸,這台機器就能不停轉動。」
針對外界質疑算力需求是否被誇大,程正樺以數據回應,Google公布的Token處理量在短短一年間暴增五十倍,顯示AI運算需求仍處於爆發期;同時,硬體技術也持續突破,從H100到GB200再到下一代Kyber架構,GPU密度與傳輸效率不斷提升,算力成本也逐步下降。他指出,即使無法每次都達到完美的技術極限,能做到八、九成就已是市場的巨大進步。
劉建志則從經濟結構角度分析,AI導入所帶來的是生產力的飛輪效應。自動化程度提高後,每位勞工可運用的資本比重上升、勞動生產力提高,進而壓低單位勞動成本並提升企業獲利。他指出,AI時代的企業不再只靠「降成本」維持利潤,而能同時擁有定價能力與效率優勢,勞工CP值變高、企業毛利變厚,這就是AI革命的核心意義。
不過,專家也提醒投資人,AI行情強勁之餘,2026年前仍須關注三大風險:首先是關稅變數,美國可能透過產業型關稅或《1974年貿易法201條》對特定產業課稅;其次是貨幣政策不確定性,聯準會內部對通膨的分歧與政治干擾可能推升債市波動,連帶影響股市;最後是美國房市風險,部分地區庫存過高、賣壓大於買氣,一旦房價下修,將削弱財富效果與市場信心。
更多專業觀點與最新投資趨勢,請鎖定緯來財經《投資聊一SHOT》,記得按讚、訂閱並開啟小鈴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