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入圍本屆金馬獎5項大獎的馬來西亞電影《人生海海》,導演廖克發與女配角陳雪甄今(10日)一同受訪,談起入圍心情與創作幕後故事。兩人分別角逐金馬獎「最佳導演」與「最佳女配角」獎,電影同時入圍「最佳劇情片」,讓團隊士氣高昂,廖克發笑說:「當下聽到入圍名單時,整個辦公室的桌子都快被掀翻了!」

《人生海海》導演廖克發與女配角陳雪甄一同受訪。(圖/記者許方正攝)
廖克發坦言,雖然能入圍導演獎相當榮幸,但他最想拿的是「最佳劇情片」,「因為這部片的題材敏感,拍攝過程中有些人原本猶豫,但大家的向心力很強。我希望這些年來,我們對荒謬現實的反思能被看見。」他也特別看好陳雪甄奪下女配角獎,稱她的表現「充滿生命力與真誠」。
《人生海海》以荒謬現象串起現實故事,片中「盜領屍體」的橋段其實源自馬來西亞社會真實事件。廖克發透露,甚至「過邊界被警方刁難拘留」的片段也出自他的親身經歷,「我爸爸被警方拘留,已經是我生活的日常」。此外,劇中男主角在台灣捐血遭拒,也來自他本人遭遇,「那時候被拒絕覺得怪怪的,後來才知道每個機構標準不同。」

廖克發直言最想拿金馬獎「最佳劇情片」。(圖/記者許方正攝)
廖克發指出,在先前深入影像中拍攝馬來西亞場景時,他一直想用「黑色幽默」的方式去談困境,這在過去影像中比較少見,觀眾在映後給予回饋表示:「跟過去在馬來西亞看到的畫面不太一樣」。談到他以南洋食物為象徵、片名從《菠蘿蜜》到《榴槤》,下一部作品仍延續這樣的直覺:自己作為從馬來西亞到台灣、語言、文化都須重塑的創作者,當時擔心「吃了南洋食物之後,就回不去了」,但他也發現如果你是馬來西亞人卻不吃榴槤,那我會覺得你不是馬來西亞人。也因此,他把這些微妙的文化轉變與食物記憶,當成個人創作源頭。
陳雪甄則分享,從法國留學後投入亞洲影視圈,她非常喜歡與小孩對戲、也常被導演信任「帶領小孩演出」。談到與廖導合作20年,她表示:「他現在變得比較輕鬆、比較沒這麼苦了。我覺得他當爸爸之後好笑很多、比較常笑!」而她自己在馬來西亞拍戲時,也會不自覺想念台灣的蚵仔煎、小籠包、泡麵,「明明在控制飲食,回國第一件事還是開一包泡麵」。她形容電影中兩個小孩演員「一個認真、背台詞像好學生;一個皮到連對的話都做出錯的」,而那段即興與孩子共演的片段,正是導演給予「創作空間」的結果。

陳雪甄以《人生海海》入圍金馬獎最佳女配角獎。(圖/記者許方正攝)
廖克發表示,《人生海海》目前已入圍多項大獎,他對陳雪甄在影視路上的堅持深信不疑,「我相信她會被看見」。他也談起大學時期曾在台灣想捐血卻被拒的親身經驗,指出東南亞國家的疫苗制度不同,可能導致歧視感,而創作中的那一幕正來自他自身被「外人」感受過的怪異體驗。他說台灣擁有的「言論自由與比較成熟的創作環境」是他選擇在台發展的重要原因,「既然有自由度,我們就要問一些深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