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量子技術大躍進! Willow晶片成焦點 台灣產業迎新機會

2025/11/20緯來財經
字體大小

【緯來新聞網】Google 近期在量子科技領域再掀全球關注。今年 10 月,Google 宣布量子晶片 Willow 透過全新 Quantum Echoes 演算法,運算速度比傳統超級電腦快上 13,000 倍,正式朝「實用型量子電腦」跨出重要一步。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圖/投資聊一SHOT提供)

緯來財經台《投資聊一SHOT》最新一集中,邀請到目前任職於Google量子人工智慧部門的軟體工程經理葉平博士,從第一線角度分享Google量子團隊的最新研究方向與觀察。他提到,量子晶片雖具備驚人運算能力,但同時也極度敏感,對環境、溫度與雜訊高度依賴,因此團隊每天都必須進行大量校正工作,確保晶片維持在最佳狀態,這也是外界較少看見,但量子技術真正的艱難所在。

葉平也談到量子電腦邁向實用化的最大挑戰之一——量子運算中的錯誤率。他表示,Google多年來將量子糾錯視為核心技術投入,並與DeepMind團隊合作開發AI解碼器「AlphaQubit」,希望能用AI強化錯誤偵測能力,縮短糾錯時間,使量子系統更穩定、更接近實際商業應用。這類跨團隊合作,已成為Google推進量子技術的重要策略。

除了談Google內部視角,葉平也分享了他對台灣發展量子科技的看法。他指出,量子電腦不論採用哪種物理架構,最終都需要大量電子電路、控制晶片與PCB等硬體支援,而這些正是台灣最具競爭力的領域。從晶圓製程到主機板供應鏈,台灣都已具備高度成熟的技術與完整產業鏈,因此未來在量子電腦硬體模組中,有很大機會扮演關鍵角色。尤其在超導量子系統與半導體工藝高度相似的背景下,台灣優勢更為明顯。

節目中也提到,台灣政府今年在SEMICON TAIWAN上提出AI、量子電腦與矽光子三大前瞻藍圖,顯示量子科技已被視為下一個國家級策略發展方向。葉平認為,若能在人才培育、製程投入與國際合作上持續深化,台灣在全球量子競賽中極具發揮空間。

更多專業觀點與最新投資趨勢,請鎖定緯來財經《投資聊一SHOT》,記得按讚、訂閱並開啟小鈴鐺。


分享

你可能還想看

追蹤緯來 掌握未來

大家都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