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緯來新聞網】一名40歲科技公司主管,多年倚賴安眠藥的案例,卻愈吃愈沒效,不但失眠惡化,還出現腦霧,甚至半夜起身煮泡麵,隔天完全斷片。陽明交大醫學系主任、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楊智傑楊智傑解釋,這正是安眠藥可能引發「前行性失憶」的狀況。 四大失眠型態
台灣人愈來愈難一夜好眠,2023年國內安眠藥開立總數高達11億6千萬顆,使用量居亞洲第一、全球第二,僅次於智利。推估全台約500萬人有失眠困擾,相當於每5人就有1人睡不好,台灣因此被稱為「失眠之島」。(圖/健康聊一SHOT提供)
緯來財經新型態健康知識型節目《健康聊一SHOT》,邀請陽明交大醫學系主任、台北榮總精神醫學部教授楊智傑分享,失眠其實並不只有「翻來覆去睡不著」一種表現,臨床常見有四種類型:
•入睡困難:久久無法入睡。
•夜間覺醒:半夜多次醒來,若超過3次屬嚴重。
•清晨早醒:天未亮就醒,之後再也睡不回去。
•睡不飽感:雖然睡了一晚,卻覺得毫無休息感。
依臨床定義,這些症狀若連續3個月以上並影響白天功能,才會被診斷為失眠;但楊智傑強調,持續超過1個月,就建議及早就醫,不必苦撐。
用藥迷思與案例提醒
楊智傑醫師在節目中也提到,曾遇到病患服用速效安眠藥後夢遊,一路走上高速公路,最後驚險被警方攔下。他提醒,若出現這種副作用,必須立即停用該藥,並改採其他治療方式。
楊智傑指出,安眠藥有速效與長效之分,需依失眠型態選擇,否則效果有限,甚至造成白天頭暈、夢遊行為等問題。雖然在病患中真正符合「藥物成癮」的比例不高,但不少人卻產生心理依賴,誤以為「不吃就睡不著」,卻忽略真正病因,例如不寧腿症候群或睡眠呼吸中止症。
科學檢測與自我警訊
民眾該如何判斷有沒有失眠徵兆?臨床上常用的「匹茲堡睡眠品質指數」(PSQI)可以量化檢測,分數若≥6分即代表有睡眠困擾;理想狀態下,睡眠效率應達90以上,也就是躺在床7小時,至少要睡著約6小時。此外,兩個「紅旗警訊」必須留意:
1、夜間打鼾、呼吸不順(可能與睡眠呼吸中止症相關)。
2、頻繁惡夢(往往反映心理壓力)。
不要靠酒精或運動「硬逼自己睡」
許多人也會問:睡前劇烈運動、或喝點小酒能不能幫助入眠?楊智傑直言,完全不建議。運動會讓交感神經活化,反而更難睡;酒精雖能短暫放鬆,但很快失效,還會減少深層睡眠時間,對整體睡眠品質有害。
失眠往往與壓力、焦慮、生活習慣、環境因素甚至潛在疾病交互作用。藥物只是治標,唯有透過正確診斷與生活調整,才能真正「治本」。
想知道更多關於健康的精彩內容請鎖定「緯來財經YouTube」《健康聊一SHOT》,於每周二、四17:30準時上新片!
🔺緯來新聞網官方網站👉https://news.videoland.com.tw/
🔺緯來新聞網Facebook👉https://www.facebook.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Instagram👉https://www.instagram.com/vl__news/
🔺緯來新聞網YouTube👉https://www.youtube.com/@videolandnews
🔺緯來新聞網Tiktok👉https://www.tiktok.com/@vl__news
觀眾意見信箱:customer@videoland.com.tw|服務時間:AM9:00-PM18:00|公司地址:11492台北市內湖區瑞光路480號3樓
未經同意禁止任何形式之轉載 © COPYRIGHT VIDEOLAND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客服專線:(02)87977122